珠三角工廠自動化升級 變身“安靜”的世界工廠
珠三角機器人換人熱潮是廣東創新驅動發展的縮影,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5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所指出的,隨著信息化、工業化不斷融合,以機器人科技為代表的智能產業蓬勃興起,成為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標志。
近些年,廣東創新驅動發展的腳步邁得越來越快,在佛山、東莞等珠三角的傳統工業聚集區,逐漸出現了一批機器人換人的熱潮。在這片曾經被稱為“世界工廠”的土地上,廠區開始漸漸變得安靜,機器在工業生產中唱起了“主角”。
機器人換人,廣東創新驅動步伐正在加快;精準扶貧,廣東牢牢守住民生底線;“三大抓手”,粵東西北區域協調發展不斷提速……
“十二五”完美收官,“十三五”順利開局。1月14日至15日,中共廣東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將召開,將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總結2015年工作,部署2016年工作,不斷增創全省發展新優勢,為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今起,羊城晚報將推出系列報道《“十三五”新開局——迎接省委全會》,為省委全會吹響號角,為“十三五”奏響樂章。
2015年廣東“十二五”收官,廣東省機器人換人成績亮眼;2016年“十三五”開局,廣東省產業升級的腳步必將更快更穩。
一種紅利
技術紅利
珠三角向來以傳統制造業聚集著稱,也因此獲得了“世界工廠”的稱號。但是,近幾年前往這個曾經喧囂的“工廠”的人們發現:人少了,廠房變安靜了。
2015年年中,記者走進了佛山順德區北滘鎮,在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電子分廠內,記者看到機器人正在忙碌而有序地工作著。分布在廠房內大大小小的電子屏幕,正實時監控著所有機器的運行情況,在機器金屬零件接觸的聲響中,各個生產環節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這是一個“無人工廠”的雛形,美的集團空調事業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如今在美的集團的各個生產線上都有機器人工作的“身影”。2015年,預計有8-10億元的資金被用于工廠的自動化改造中,600臺新增的機器人將加入美的的生產線投入使用。
這樣的“無人工廠”,在佛山順德區、深圳、東莞都可以見到。據統計,2014年廣東機器人市場規模約占全國1/3,珠三角工業機器人使用量年均增速達30%。
珠三角為何如此大規模地將機器人送上生產線?這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曾經依靠勞動密集型“起家”的珠三角諸多工廠,正面臨著產業結構升級與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尷尬局面。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美的集團曾面臨過一整條生產線上全是60歲大媽工作的場面。
而機器人換人則將依靠人口紅利的生產線交給了技術紅利。“10年前員工人數是2800人,進行自動化改造之后降到現在的800多人,產能卻提升了2倍多。”美的集團負責人的話道出了機器人換人帶來的諸多益處。
一場印證
“粵式反轉”
“世界工廠”安靜下來了,但是經濟卻上去了。
2016年伊始,廣東省統計局發布的一組數據引起了多方關注:2015年珠三角地區經濟增速預計將超過粵東西北0.4個百分點。這是2009年以來,珠三角增速首次“反超”相對欠發達的粵東西北。有人將這一現象稱為“粵式反轉”,專家分析,“粵式反轉”主要動力就在于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創新驅動發展,這恰好印證了在創新驅動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機器人換人”是一條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本屆省政府將“機器人換人”作為了一項重要戰略來推行。2015年3月,省政府發布的《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提出,至2017年末,廣東要建成兩個國內領先的機器人制造產業基地,并希望累計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2015年10月,“珠三角‘機器換人’與中國智造的未來”在穗召開;2015年11月,首屆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博覽會在東莞舉辦……
一種突破
核心技術
在“十三五”期間,機器人換人步伐不會停。副省長劉志庚曾在“珠三角‘機器換人’與中國智造的未來”上指出,“現在廣東省機器換人的步伐已走在全國前列,但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廣東現在生產機器人和生產機器人零部件的企業已不少,但關鍵的技術還是靠引進,這是全省智能制造方面的短板。”
也就是說,目前廣東不少工廠生產線上已經配備了機器人,但是機器人的核心技術依舊掌握在國外幾大公司手中,要真正實現廣東的創新驅動,核心技術還有待突破,要從目前“砸錢”買機器人轉變為“砸技術”造機器人。
2015年12月末,省委省政府發布了《關于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的意見》,機器人產業被列為重點發展產業,就目前廣東省對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視程度來看,“十三五”期間,更多核心技術上的突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