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玩機器人再跨界 奮達科技牽手騰訊進軍車聯網
網訊:剛剛于上個月設立機器人子公司的奮達科技,又玩起了“車聯網”。奮達科技昨日(1月12日)午間發布公告,公司與騰訊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基于車聯網合作之商業合作關系的保密協議》,雙方將在車載產品方面進行研發合作,協議有效期2年。
昨日,本網記者致電奮達科技,公司董秘辦人士表示,鑒于合作初期和產品尚未發布,合作方希望在具體產品和合作內容方面予以保密。后續公司將根據雙方溝通及合作進展進行公告。
加碼智能硬件切入車聯網
車聯網已成為眾多公司爭相布局的熱門領域,在剛剛結束的2016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智能汽車”成為重頭戲。此次CES展會共有500家與汽車相關廠商參會,不管是傳統汽車廠商,還是新興科技公司,均圍繞“智能互聯汽車”爭奇斗艷。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車聯網是信息社會下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一方面,大數據及云計算技術的發展使得未來萬物互聯成為可能,有助于提升信息溝通與工作效率,解放個人生活空間與時間;另一方面,汽車消費升級使得年輕消費者對汽車電子產品與車聯網功能的需求明顯上升,從而使汽車正朝著下一個智能終端方向發展。
記者注意到,奮達科技此前的公告中并未有關于車聯網的業務,但奮達科技董事長肖奮曾表示,公司正在向著“消費電子產品垂直整合制造+服務的高科技企業”的方向轉型。
2015年半年報顯示,目前奮達科技已經具備“軟件+硬件+云服務”綜合解決方案提供能力,并與飛利浦、華為、聯想等合作開發了手環、手表等智能產品。此次與騰訊合作,將幫助奮達科技切入車載智能終端領域。
華泰研究院家電組分析師張立聰與張前發布的研報顯示,奮達科技和騰訊簽訂合作協議,將參考此前騰訊與富士康的合作形式,本次合作中騰訊將注重于互聯網開放平臺的打造,而奮達科技則有望發揮在消費類電子領域的優勢。
上述分析師認為,本次合作與奮達科技長期堅持的智能硬件布局向吻合,短期來看,奮達與騰訊合作進軍車聯網將直接增加終端產品出貨量,提升公司業績;長期來看,奮達有望通過合作吸收騰訊在互聯網、數據方面的技術優勢,提升“軟件+硬件+云服務”方面的綜合實力。
BAT持續布局車聯網
此次與奮達科技的合作,并非騰訊首次布局車聯網。2014年5月,騰訊就斥資11.7億元收購四維圖新11.3%股份,借助四維圖新手機地圖龍頭的優質數據資源切入車聯網領域。
2015年3月,騰訊和富士康、和諧汽車簽訂協議,致力于在“互聯網+智能電動車”領域進行合作。業內人士分析,與汽車企業合作,騰訊可以補齊自身在供應鏈、硬件制造、銷售渠道等方面的劣勢,實現快速布局。
與騰訊相比,百度的動作更早,2013年8月,百度就收購了中國第三大地圖資質商瑞圖萬方,首先獲得圖層數據。2015年初,百度發布車聯網系統“Carlife”,根據百度發布的信息,奧迪、現代、上海通用等多家汽車廠商都已與其簽訂了車聯網方面的戰略合作協議。2015年12月10日,百度宣布,其無人駕駛汽車完成國內首次城市、環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況下的全自動駕駛。
阿里巴巴也不甘落后,2014年,阿里巴巴全資收購高德地圖,并積極研發“YunOS”作為底層操作系統切入車聯網。2014年7月,阿里巴巴與上海汽車簽署“互聯網汽車”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互聯網汽車”生態圈。此外,阿里巴巴先后網羅了蝦米音樂、美團等應用,成為其車載娛樂系統的棋子。
銀河證券研報分析,BAT均在操作系統層面搶占車聯網入口,還為用戶提供了更多個性化軟件和廣義汽車后市場服務。隨著車聯網行業的不斷發展,將催生更多產業鏈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