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布局生物醫藥全產業鏈 規劃三大園區四個產業基地
原標題:浦東大手筆布局生物醫藥全產業鏈 規劃建設三大園區和四個產業基地,預計二○二○年產值達千億元
瞄準價值鏈高端尋求突破,浦東新區生物醫藥全產業鏈布局亮出實招:一張最新產業規劃圖昨天出爐,從北至南共有三大園區和四個產業基地,顯示出堅持研發與制造并重、推動一批創新成果轉化落地的大手筆。
在提高經濟密度、提高投入產出效率上下功夫,在提升配置全球資源能力上做文章,在增強創新策源能力上練內功,瞄準科技前沿,聚焦關鍵領域,盡早取得重大突破——生物醫藥產業將成為浦東新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能,預計到2020年浦東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
藥谷有60多家企業需要“就地產業化”
經過多年蓄勢,生物醫藥產業已在浦東新區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并集聚起各種產業要素。去年,浦東新區生物醫藥規模達到672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制造業產值為548億元,同比增長16.2%,占全市工業產值近一半。同樣在去年,上海共有四個創新藥物獲批上市,全部來自浦東;全區還有超過100個創新藥物處于臨床二、三期試驗,包括一類新藥超過30個,每年有20至30個三類醫療器械獲批上市。
浦東新區科技經濟委主任唐石青告訴記者,生物醫藥產業具有特殊性,不僅需要重點產品和領軍企業的帶動,更需要產業鏈的全生命周期支撐。浦東新區一直致力于促進整個產業的專業化能力建設,其中重要一環就是制造生產。
長期以來,張江重點聚焦生物醫藥研發服務能力提升,服務藥物和醫療器械生產制造環節的承載能力還有提升的空間。張江生物醫藥基地公司總經理樓琦表示,經過實地走訪排摸,整個藥谷共有6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有就地產業化的需求,建設高水平生產基地,無疑可以提供更好的承載空間。
四大產業基地各有側重
打開昨天發布的浦東新區生物醫藥產業規劃地圖,最新布局的四個產業基地總面積近10平方公里。
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張江南區)面積約3平方公里,定位為創新藥物、醫療技術產業化基地,CMO(合同加工外包)、CDMO(合同定制研發及生產)委托生產基地,重點承接張江科學城創新藥物科技成果轉化及高端制造;張江醫療器械產業基地(張江東區)面積約4平方公里,定位為高端醫療器械研發生產,聚焦體外診斷、影像診斷、微創介入與植入醫療器械等細分領域;迪賽諾老港基地面積近0.5平方公里,定位為化學藥產業化及CMO基地,重點布局化學藥物高端生產以及化學藥物創新品種的產業化平臺建設;張江總部園面積約2平方公里,定位為研發中心及企業總部,承擔創新藥械企業的研發中心和總部功能。
“我們已經在張江南區基地布局了共享制藥平臺,今年底即將投產。首批簽約項目包括兩項重大國產原創新藥——復星凱特的新藥Yescarta和綠谷制藥研發的甘露寡糖二酸膠囊(GV971)。”上海天慈國際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池王胄告訴記者,在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MAH)政策引導下,天慈國際的共享制藥平臺可以為一批優質原創新藥提供產業化空間,為生物醫藥研發企業節省下大量時間和資金成本。
2023年產生三個以上10億元重磅藥物
昨天揭牌的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南區)和張江醫療器械產業基地(東區)承載著張江乃至浦東對于未來新一輪生物醫藥產業能級提升的構思。唐石青表示,這兩大產業基地以及今后逐漸推出的系列性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均采取以市場為主的投資模式,具有強大活力和競爭力,可使浦東生物醫藥產業真正形成閉環。
根據規劃,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將力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藥物產業化基地,到2021年產值力爭達到100億元,到2023年實現產值規模300億元,產生三個以上10億元重磅藥物,形成萬升規模級生物藥生產服務能力。“未來,政府部門將重點關注、扶持這些創新型平臺,全面提升政府服務水平,打響‘張江創新藥’品牌,讓‘上海制造’真正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