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產業」產業互聯網的去消費互聯網化之殤
Photo by geralt on pixabay
當流量紅利開始落幕,簡單以流量輸送為代表的發展模式開始遭遇越來越多的困境。以電商為代表的諸多互聯網物種面臨轉型困局,獲客成本越來越高、轉化難度越來越大,資本投資的退潮更是加劇了這一現象的出現。在C端用戶之外,尋找新的藍海成為很多創業者不得不面臨的重要課題。
回歸B端,改造B端,最終改變傳統行業的供應方式,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產業互聯網。雖然我們知道了產業互聯網是下一個發展方向,但是,僅僅只是借助互聯網技術或許并不能夠真正改變傳統產業的生產和供應方式,找到更多能夠給行業帶來深度改變的新技術,或許才能真正把握產業互聯網的新風口。
其實,這里所說的新技術并不是指像互聯網技術這樣簡單撮合和去中間化為代表的新技術,而是指那些真正能夠改變傳統行業的生產和供應邏輯的新技術。因為僅僅只是改造C端,并不能夠給上游的制造業、金融業等產業帶來本質性改變的變革,甚至還將會對這些產業帶來傷害,只有真正改造B端行業,才是長久之計。因此,如果產業互聯網時代依然僅僅只是按照消費互聯網時代的邏輯來操作,那么,所謂的產業互聯網必然會陷入到消費互聯網的怪圈當中。
當產業互聯網時代來臨之際,我們并不能將所有的概念都和產業互聯網聯系起來,而是要去真正思考如何通過真正對上游產業進行深度賦能和改造摸索出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雖然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的產業互聯網模式,很多的產業互聯網玩家,但是,嚴格來講,他們都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產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具有獨特的特性和規律。
我們加持產業互聯網的方式和方法并不僅僅只是打一個概念,立一個名號,而是要用產業互聯網去改造上游產業。但是,人們始終都躲不過消費互聯網的深度影響,即使是在產業互聯網萌動的大背景下,我們看到很多人依然在用產業互聯網之名行消費互聯網之實。在新技術尚未真正成熟且大范圍應用之際,去消費互聯網化成為當前產業互聯網的第一要務。
具體來看,產業互聯網陷入消費互聯網怪圈的表現如下:
1所謂的賦能并非僅僅只是流量供給,而是深度改造行業本身
很多所謂的產業互聯網項目對于上游產業的賦能方式僅僅只是流量的供給,減少上游產業的銷售、營銷成本,而非是解決上游產業生產、制造和供應效率低下的問題。盡管在短時間內可以緩解上游產業的銷售困境,但是,如果生產和供應環節沒有任何改變,這種以流量供給為代表的賦能方式必然無法長久。
從短期來看,通過給上游的產業以廉價、精準的流量可以緩解他們面臨的發展困境,但是,這并不是矛盾的根源所在,必然無法真正解決上游產業的發展困境。當前,上游產業面臨的真正問題是生產力效率低下、盲目生產和生產成本過高的問題。如果不去改變上游產業自身的這些問題,而是僅僅只是流量供給,到最后非但無法真正緩解上游產業的發展困境,甚至還有可能對它們造成更大的傷害。
因此,徹底告別消費互聯網時代的流量萬能的思維定式,真正去改變上游產業的生產、制造方式,或許才是產業互聯網時代的顯著特征。無論是將新技術應用到商品實際生產過程當中,還是去改變傳統制造業的參與成分,只有真正能夠深度改變行業本身,才能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產業互聯網。
2消費互聯網時代的平臺模式不再萬能,深度參與才是產業互聯網時代的精髓
用產業互聯網之名行消費互聯網之實的另外一個表現是對于平臺模式的依賴和迷信。很多所謂的產業互聯網的玩家們依然在堅持甚至放大平臺的作用,以此來強化自身在這個過程當中的重要作用。其實,這種方式并不能夠真正解決上游產業的問題,甚至還有可能影響到行業運行效率的提升。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產業互聯網的試驗場在上游產業上,而不是在平臺上,上游產業的生產、供應并不能夠在平臺上來完成。因此,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平臺作為達成交易場所的作用將會逐漸減弱,最終平臺將會成為一個服務提供商,去做那些上游產業做不了的事情,最后再到上游產業里落地和應用。
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繼續夸大平臺模式的作用,甚至繼續讓平臺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這種方式非但無法解決上游產業在實際發展過程當中遭遇到了痛點和弊病,甚至還有可能延緩上游產業變革。因此,在產業互聯網時代,我們必然也必須要弱化消費互聯網時代的平臺作用,通過深度參與到商品的制造、供應過程當中來實現對上游產業進行深度改造的目的。
3產業互聯網建構于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之上,而非互聯網技術之上
任何一個概念缺少了底層技術的支撐都無法具有自身鮮明的特征,產業互聯網同樣如此。當產業互聯網的脈絡逐漸清晰,當玩家們不斷增多的時候,我們卻并未看到基于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的廣泛鋪開。這其實就陷入了理論和實踐脫節的悖論里,以互聯網技術為底層技術的所謂的產業互聯網,到最后只不過是消費互聯網的外皮而已。
因此,真正從5G、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出發去豐富和發展產業互聯網的改變才是擁抱產業互聯網風口的最佳姿勢。通過這些新技術的落地和應用去解決傳統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當中的痛點和難題,并且提升制造業的效率,減少制造業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業已升級的消費需求,或許才是產業互聯網的真正內涵所在。
基于我們對于互聯網技術的認識和了解,產業互聯網的這些需求是無法通過互聯網技術來滿足和實現的?;ヂ摼W技術僅僅只是在商品生產制造出來之后,在營銷和推廣環節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來發揮爆發式的作用,在商品的生產和制造環節,互聯網的作用并沒有如此強大。因此,如果我們以互聯網技術來建構產業互聯網的大廈,結果必然會陷入到消費互聯網的怪圈里。
4產業互聯網時代的被改造對象是B端行業,而非C端用戶
無論是新技術、新模式還是新思維,其實都逃不脫一個改造對象的問題。那么,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改造對象究竟是誰呢?很顯然,產業互聯網之所以被稱作是產業互聯網,它的改造對象必然是B端行業,而不是C端用戶。
對于消費互聯網依然迷戀的人并不這么認為,他們認為只要給B端行業源源不斷的C端用戶,就可以解決B端行業遇到的一切困難和難題。這顯然是不對的。因為如果我們一味地給B端行業輸送流量,但是,B端行業卻提供不了C端用戶真正需要的產品和服務,那么,這些流量的需求必然無法得到滿足,對于B端行業來講,這些流量依然是無用的。
如何讓C端用戶的流量真正有用呢?改造B端行業,讓B端行業真正生產出受C端用戶喜歡和青睞的產品和服務,才能讓C端用戶真正有用。從這個角度來看,產業互聯網的改造對象應該是B端行業,而不是C端用戶。我們只有真正將目標對象從C端用戶轉移到B端,才能真正跳出消費互聯網的陷阱,進入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軌道里。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盡管產業互聯網的趨勢已然成為一種必然,但是,由于人們的思維、技術、商業模式等依然在停留在消費互聯網的時代,所以,所謂的產業互聯網其實更像是一個噱頭和概念。因此,去消費互聯網化是現階段產業互聯網發展的第一要務。
消費互聯網對于行業和個人影響的深度和全面,最終讓去消費互聯網化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除了以5G、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不斷成熟和落地之外,去消費互聯網化的關鍵依然在人們對于產業互聯網的深度理解以及實踐上。
通過對產業互聯網的深度理解,我們才能真正明白產業互聯網究竟是什么,它與消費互聯網究竟有什么區別,在參與到產業互聯網的實踐當中時,我們才能真正厘清它與消費互聯網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避免陷入到消費互聯網的怪圈當中。
當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逐漸成為一種必然的時候,浮于表面的迎合與跟風,深藏內心的對于消費互聯網的迷信,或許才是真正制約產業互聯網真正落地和繁榮的根本原因。
這個時候,去消費互聯網化,勢在必行。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輝常觀察
本文作者:孟永輝
版權聲明:本文旨在傳播優質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后臺刪除!
產業互聯網化,作為產業發展、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其中趨勢很重要的表現方式就是:物聯網。從虛擬到萬物互聯是跨臺階的進展,但是無論怎樣,物聯網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勢在必行的。華中國際產業園坐落于武漢港口新城陽邏經濟開發區北部,是華中地區最大的在建產業園之一,堪稱“中部第一港、臨港第一園”,是湖北省青創會、大學生創業基地等重點項目所在地。為物聯網產業提供優質的生產環境與硬件設備。了解詳情,可撥打全國免費客服熱線:400-1620-628.
【新盤亮相】武漢陽邏港 · 華中國際產業園:3000畝產城融合標桿園區
【備注】中工招商網(www.lvewoqa.cn)依托龐大的線下實體運營體系,基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構建產業園區投資咨詢、策劃顧問、營銷推廣、招商代理、園區運營的O2O一體化服務平臺
微信公眾號5G和物聯網,為你提供專業前沿的5G信息,抓住時代敏銳動向,探索物聯網發展的無限可能,關注我們,給你好玩專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