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汽車產業智能化變局:如何突破行業天花板?
2018年,全球汽車銷量增長陡然失速,大踏步前進了多年的汽車產業,迎來了又一輪的寒冬,全年汽車銷量自2009年經濟危機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2019年,頹勢仍未改善,根據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VDA)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六大汽車核心市場銷量均呈現下降趨勢。而據市場咨詢機構IHS Markit預計,今年全球汽車銷量預期為9100萬輛,相比去年還要再降2%。
毫無疑問,如今整個汽車行業已經迎來增長的天花板,亟需尋找新的增長點。困局之下,整個汽車行業正在掀起新一輪的技術革命與能源革命,智能化和電動化成為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兩大方向1
PART 01
汽車行業步入智能化賽道
智能汽車的概念雖然最近幾年才開始受到廣泛關注,但其實早在幾十年前就已初具雛形,如今回首過去百年的汽車發展史,其實也是一部智能化發展史。
十九世紀末,汽車剛剛誕生時,全球正處于純粹的機械化時代,汽車通過內燃機、轉動軸等機械裝置,實現能源的轉化和驅動力的傳導,實現了人類雙腳半徑的大幅度提升,馬車時代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隨著電氣化和工業化的深入發展,自動化裝置開始在各個領域普及,汽車也通過自動變速箱等先進技術實現了許多功能的按鍵化操作,使得汽車駕駛逐漸變成一件具有安全性和便利性的活動。
最近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汽車行業再次迎來變局,車聯網、自動駕駛技術開始成為最新的發展方向,汽車行業開始迎來全面智能化的升級。
但是沒有任何技術革命是一蹴而就的,汽車的智能化發展過程也不例外,從最近幾年的發展情況來看,汽車智能化的方向主要圍繞著以下幾個方向前進。
第一,是自動駕駛和自動輔助駕駛技術。
從目前汽車行業的發展路徑來看,完全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距離我們仍有一段距離,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整個汽車行業的智能化都將主要圍繞著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的方向前進。
而自動駕駛的最終發展方向,其實就是依托于車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將汽車徹底改造為一臺行走的計算機,實現完全的自動駕駛,在汽車駕駛過程中徹底解放人類雙手。
第二,則是車內智能場景的覆蓋。
車內智能場景,其實主要依靠車聯網技術和人車智能交互系統。隨著汽車行業的不斷發展,汽車已經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出行工具,而是成為了車主的“第二空間”,車聯網技術的發展,能夠讓汽車完全成為一個行走的計算機,滿足我們日常生活、娛樂等方面的功能。而智能交互系統,則通過智能語音、手勢操作等方式進一步降低汽車駕駛門檻,讓汽車的操作更具便利性。
最近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汽車內部的智能化場景覆蓋已經一步步成為現實,汽車在駕駛過程中已經極大取代了手機。但是在自動駕駛技術和自動輔助駕駛系統方面,整個行業卻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
2
PART 02
人機共駕時代的到來
2019年正處于5G前夜,對于5G時代的想象,自動駕駛的普及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自動駕駛”簡潔定義
但是沒有任何技術是一蹴而就的,自動駕駛技術的革命也不例外,受限于當前車聯網技術的落后,以及低時延網絡的普及等基礎條件的缺失,目前我們距離真正的自動駕駛技術尚且還有一段距離。
在人工駕駛和自動駕駛的過渡階段,自動輔助駕駛是目前整個汽車行業的重要發力點。
所謂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其實就是以毫米波雷達、紅外雷達、超聲波雷達和車載攝像頭作為主要傳感器所實現的車道保持輔助系統、自動泊車輔助系統、剎車輔助系統等等,其主要目標在于彌補完全手動駕駛的不足,營造更好的駕駛體驗。
而完全的自動駕駛汽車,則是試圖以高精度激光雷達、高精度地圖和高度發達的人工智能算法為基礎,徹底實現無人駕駛。
完全的自動駕駛雖然離我們還很遠,但是最近兩年自動輔助駕駛卻已經得到了大范圍的普及。
目前市面上的所有燃油車中,定速巡航、盲區監測、車道保持、碰撞預警、自適應巡航的整體車型滲透率為 57.1%、17%、17.2%、19.3%、17.2%。而在40萬以上的價位區間里,這些功能的滲透率則分別達達到了71.1%、56%、61.5%、63.9%、67.5%。
根據資料顯示,當前市面上的新車基本都實現了L1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能夠實現獨立調節速度、輕度轉向干預、防追尾和車道偏離預警系統等自動輔助駕駛功能,到2020年左右,自動駕駛汽車的滲透率就將達到40%以上。
▲2016-2040年全球分等級自動駕駛汽車滲透率及預測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市面上還推出了多款L2級別自動駕駛車輛,能夠實現各個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的協同工作,在系統激活的情況下,L2級別自動駕駛車輛在特定時候已經允許駕駛員暫時性地將手從方向盤上移開。
L3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雖然離我們尚且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在少部分豪華車型上也已經開始進行戰略部署。
不過由于L3界別的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性受到質疑,不少車企干脆直接跳過了L3開始重點研發部署L4級別自動駕駛汽車,該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在限定的道路和環境下,將真正實現高度的無人駕駛,由人工智能完成所有駕駛操作。
而據最新消息顯示,預計明年年初,首批L4+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就將在上海正式上路,在特定的真實出行場景中進行“預商業化”。
可以說,如今整個汽車行業都已經走到了全面智能化的十字路口,尤其是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前進,將進一步推進整個汽車行業朝著無人化、智能化的方向前進。
隨著5G的逐步普及,萬物互聯時代的低時延特性還將進一步加速車聯網的建設,為智能汽車搭建起一條網絡高速公路,我們距離真正的智能汽車,已經只有一步之遙。
PART 03
安全與智能的抉擇
如果要討論汽車智能化過程中最大的阻礙,無疑還是要數安全問題。智能汽車發展過程中,所需要面對的挑戰包括復雜路況、極端天氣、網絡故障、系統bug等等,真正能達到人類駕駛安全水平的智能汽車還需要時間驗證。
最近兩年,多起新能源汽車的事故,以及波音737MAX失事過程中自動駕駛系統出現的故障,導致人們對完全智能化的自動駕駛汽車充滿擔憂。
所以無論從何種角度出發,安全都是比智能更加重要的目標,只有充分保證乘車者的安全,才是我們理想中的智能汽車。
在這個無人駕駛時代尚未真正來臨的時間節點,真正具有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自動輔助駕駛系統便成為了智能汽車發展的重中之重,而一汽豐田出品的亞洲龍系列,其智行安全系統無疑是其中的代表。
一汽豐田亞洲龍是一款非常注重智能系統安全屬性的車型,配備了豐田研發的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豐田規避碰撞輔助套裝),該系統使用了毫米波雷達和單鏡頭攝像頭的檢測傳感器,將PCS預碰撞安全系統、LDA車道保持系統(含轉向控制功能)、AHB自動調節遠光燈系統和DRCC動態雷達巡航控制系統集于一體,不僅能識別車輛,更能識別行人,降低事故發生幾率,減輕沖撞傷害。
首先需要重點介紹的,是一汽豐田亞洲龍的PCS預碰撞安全系統,它能夠以毫米波雷達和單鏡頭攝像頭探測行人及前方車輛,并通過警報蜂鳴與多功能顯示器的提示傳達警報信息。
其次要提到的,則是一汽豐田亞洲龍的LDA車道保持系統(含轉向控制功能),它能夠通過單鏡頭攝像頭監測道路上的白線(黃線),當汽車開始離開其車道而沒有使用轉向燈時,儀表盤和蜂鳴器即開始對駕駛者進行警告,同時電子助力轉向控制裝置協助駕駛者進行轉向操作,以協助駕駛者糾正行車路線。
最后要說的,則是一汽豐田亞洲龍的AHB自動調節遠光燈系統和DRCC動態雷達巡航控制系統。
AHB自動調節遠光燈系統是一個非常便利的功能,可以防止駕駛者忘記切換遠光燈,盡早發現夜間行人也避免出現危險,而且可以減少手動操作的不便。
而DRCC動態雷達巡航控制系統則可以通過使用毫米波雷達和單鏡頭攝像頭探測前方車輛及車距,輔助保持與前車車速相符的跟車距離,在高速公路等駕駛場合,減輕駕駛負擔。
總的來說,在汽車產業的智能化過程中,安全和智能從來不是一道單選題,而是一道多選題,唯一的正確答案就是兩者兼顧。而一汽豐田出品的亞洲龍系列在做到高度智能、外觀時尚的基礎上,還能把安全系統放在首位做好最優保障,無疑是對消費者最負責任的態度,也是智能汽車時代安全出行的第一選擇。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科技新知
本文作者:王司徒
版權聲明:本文為科技新知微信公眾號原創內容,本文已獲原作者授權,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未經允許私自轉載引起的糾紛,本站概不負責!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直接聯系后臺刪除!
從一汽豐田所出品的智能汽車來看,5G時代下,發展的不僅僅是速度上的變化,智能生活、智能出行、智能醫療則是智能制造行業發展的重點。雖然距離智能化時代到來的時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智能制造的時代確實已經來了。
重慶清研理工科技園是由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重慶理工大學、重慶高新技術開發區聯合發起,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政府、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恒隆集團等機構聯合打造的專業產業園區,園區以致力于打造中國智造2025標桿園區為愿景,以高標準的頂層設計,領先的空間與運營服務標準,高度集中的產業定位為抓手,服務園區企業。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產業集聚平臺,相關生產性服務中心,招商熱線:400-1620-628.
【備注】中工招商網(www.lvewoqa.cn)依托龐大的線下實體運營體系,基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構建產業園區投資咨詢、策劃顧問、營銷推廣、招商代理、園區運營的O2O一體化服務平臺
微信公眾號5G和物聯網,為你提供專業前沿的5G信息,抓住時代敏銳動向,探索物聯網發展的無限可能,關注我們,給你好玩專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