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產業」云強則AI強,AI強則產業強
Photo by Hitesh Choudhary on Unsplash
人工智能對今天這個時代而言,一直是虛妄交織著真實。
AI在部分領域的成就,就像那場萬眾矚目的人機對戰的棋賽一樣,被公眾奉若神明。從2016年到2019年,整個AI行業猶如坐上了過山車,從風投的追捧到逐漸降溫,從不斷涌現的各種噱頭到真實的場景化落地,AI產業化的前景始終像是在走蹺蹺板,在海水與火焰之間,一直找不到平衡點。
就如阿里云智能副總裁,產品與解決方案管理部總經理馬勁所說,“AI的愿景豐滿,但AI的現實很骨感。”所以,在9月26日,2019年杭州云棲大會現場,阿里云提出了一個清晰的理念:產業實踐是檢驗AI價值的唯一標準。
△2019杭州云棲大會現場:產業實踐是檢驗AI價值的唯一標準。圖源網絡
的確,我們應該看到,今天的AI與產業的結合速度還不夠快。
一方面,AI涉及到芯片、算法、數據、算力、軟件、開發者框架等多維度的技術積累,沒有一個足夠強的云平臺,將這些技術能力進行匯集,AI就談不上產業化。
另一方面,AI的行業落地的進度也并不快,盡管在阿里云首次提出“城市大腦”概念之后,業界忽然變得“大腦”遍地,但這些所謂的“大腦”,與行業需求的結合并不夠深,真正拿得出手的AI行業燈塔級的案例,依然很少。
這也是阿里云會將AI產業化的路線圖形容為:“無產業,不AI;無平臺,不普惠;無強云,無強AI”的原因。
借用《少年中國說》的語句因果關系,我相信,AI產業化的未來應該是:云強則AI強,AI強則產業強。
? 強AI,技術能力的全面釋放
每一年的云棲大會,都是阿里巴巴展示對未來行業趨勢判斷,和全面技術儲備和理念發布的舞臺。
從2015年到2019年,筆者親身見證了云棲小鎮的建設與成長,與云棲大會的5年之變相映成輝。從云,到數據,再到AI,這條清晰的脈絡,構成了阿里巴巴全面的技術基礎架構。
而對產業AI的理念形成,也是這么多年來,阿里巴巴各種場景實踐積累的結果。
△2019杭州云棲大會現場:阿里云AI調用總結。圖源網絡
馬勁說,“阿里巴巴經濟體真實場景與AI技術棧的良性循環:層級設計在不斷細分,基礎層是云,邊緣計算和AI芯片,中間是平臺層,是留給開發者發揮的空間,上層則是AI服務和產業應用。”實際上,在每一個層級,阿里巴巴都通過業務和場景的實踐,推動了核心技術的發展。與此同時,阿里巴巴也首次披露人工智能的完整布局,在AI芯片、AI云服務、AI算法、AI平臺、產業AI實現全線領先。
△2019杭州云棲大會現場:含光芯片介紹。圖源網絡
比如在云棲第一天的重頭戲中,我們已經看到了阿里在芯片層的創新,AI推理芯片含光800,打破業界紀錄,性能及能效比全球第一,1塊含光800算力就相當于10塊GPU。目前已應用于阿里巴巴多個場景,在含光800的支持下,拍立淘索引時間從1小時縮短至5分鐘。
而在AI平臺層,阿里巴巴詮釋了什么是“無平臺,不普惠”。通過飛天AI平臺、飛天大數據平臺、AIoT平臺等大大降低AI開發門檻。其中,飛天AI平臺是國內首個云端商業化機器學習平臺,支持上百億特征、千億訓練樣本的超大規模經典算法,降低35%訓練成本、多個場景下提升400%訓練速度,還首創公共云上可視化建模,為開發者提供了接近本地開發的極致體驗。
而在云端,我們知道,阿里云已構建起亞洲種類最全、規模最大的人工智能集群,包括GPU、FPGA、NPU、CPU、超算集群、第三代神龍架構等在內的公共云服務共同形成面向人工智能產業的最強力支持,保證了為千行百業的客戶提供AI云服務。
△阿里巴巴AI全景圖。圖源網絡
? 強云是強AI的基礎
著名思想家斯賓塞.約翰遜曾說過“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這句話本身就是在強調在市場上要時刻保持警惕,不在安逸的環境中消沉,不被勝利的果實奪取上進心。
實際上,阿里云作為中國云計算行業的開創者,在巨頭環伺的云計算市場中,常年保持了快速的增長,和中國云市場的半壁江山。阿里云,大可躺在功勞簿享用勝利的果實,但阿里云并沒有。
我們看到:僅在過去半年,阿里云為客戶打造的數智產品就推出了多達597項特性,其中有85項是非常重要的更新。阿里云深知,要構建AI產業,需要的是智數基礎設施,和強大的算力,唯有ALLINCLOUD,才能營造堅固的技術底座。
所以,阿里云也將最有競爭力的幾項產品發布,放了在本屆云棲大會上。
首先,是高性能數據庫一體機POLARDBBOX。
△2019杭州云棲大會現場:POLARDBBOX一體機介紹。圖源網絡
POLARDB是阿里云在2018年推出的商用云原生數據庫,憑借極高的性價比和快速彈性能力、超大規格、超高可靠性,收獲了大量行業客戶的認可。而許多行業客戶本身有本地化部署的需求,阿里云推出數據庫一體機POLARDBBOX的目的,還是讓更多的行業客戶享受到云數據庫的種種好處。
因為POLARDBBOX一方面可以部署在用戶自有數據中心即可享受云數據庫的便捷體驗,同時還為Oracle等傳統數據庫用戶提供一鍵遷移功能,最多節省95%遷移成本,更適合政企、交通、航運、金融等行業。
其次,是第三代神龍架構。
△2019杭州云棲大會現場:第三代神龍架構。圖源網絡
最初神龍架構被研發出來的目的是應對虛擬化帶來的資源損耗。在歷經軟件虛擬化、通用硬件虛擬化、專用硬件芯片虛擬化三個階段后,第三代神龍架構實現了裸金屬服務器、ECS虛擬機等計算平臺的架構統一,用戶可獲得高質量的彈性資源。
簡單說,第三代神龍架構,可為用戶提供100%計算能力。全面支持ECS虛擬機、裸金屬、云原生容器。與云下同規格物理機相比,第三代神龍架構的裸金屬實例QPS提升30%、延遲降低60%。接下來,阿里云遍布全球的百萬服務器將全面升級至第三代神龍架構。
正是通過這些源源不斷的產品創新,阿里云才做到了用一朵云,實現萬種數智場景。真正意義上做到了“云強,則AI強”,那么強云與強AI的結合,共同推動AI的強產業。
? 未來愿景是智能化的產業藍圖
在我看來,人工智能發展至今應該有“廣義人工智能和”狹義人工智能”的不同概念。所謂“廣義人工智能”本質上就是指通用AI,而“狹義人工智能”則是指在特定領域,結合應用的AI,換言之就是基于具體應用場景的行業智能。
像AlphaGo那樣的人機對戰場景,應該屬于通用AI的范疇,而如“城市大腦”這樣的應用則屬于行業AI。客觀的說,通用AI固然充滿了想象力,但短時間對AI產業做強的幫助并不大,而行業AI的場景化做深做透,才是AI強產業的關鍵。
△2019杭州云棲大會現場:產業AI是多年實踐的積累。圖源網絡
從這個角度看,要做到強產業,除了強云和強AI,阿里巴巴還需要有與之匹配的行業需求理解。
在云棲大會上,阿里云宣布了與蕭山機場的一項新合作。使用城市大腦的調度能力幫助機場有效管控航班起降、上下客、行李搬運、加油、餐配、檢修、保潔等各個環節。可想而知,城市大腦對機場全面賦能的前提就是理解機場的各個場景,流程和工作細節。這就是典型的行業需求與AI和云的結合。
據介紹,在未來城市數據將同機場數據進行融合,小到一件快遞寄送,大到與高鐵站的協同運行,都可以被精確計算和調度,減少因運籌不到位造成時間損失和資源浪費。讓高鐵、城市道路也能讀懂飛機。
所以,產業AI,就是讓各行各業擁有智慧的大腦。比如在工業大腦方面,阿里云正在賦能智能制造,在廈門,瀚藍利用工業大腦,讓焚燒穩定性提高了23%;在安徽銅陵,區域工業大腦正在幫助當地的數字化轉型,做到產業升級。阿里云從單點智能,到局部智能,再到全局智能,從需求的點點滴滴,逐步吃透的過程中,讓工業大腦成為了數字經濟的新動能。
△2019杭州云棲大會現場:全國安裝城市大腦的城市。圖源網絡
阿里云也公布了城市大腦三年來取得的一系列進展,如今全球已經有23個城市引入城市大腦,覆蓋了交通、城管、文旅、衛健等11個領域,48個場景。同時,城市大腦已成為“數字經濟第一城”杭州發展的關鍵動力。
客觀的說,中國第一的云,和全球前三的云,已經不能滿足阿里云對未來愿景的預期。而通過強云的底座效應,AI的技術積累,與行業需求鏈條的逐步完善,阿里云瞄準的已經是更寬廣的智能產業的藍圖。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科技正能量
本文作者:鄭凱
版權聲明:本文旨在傳播優質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后臺刪除!
也就是說,在未來AI的如何落地產業,才是AI的發展方向,也是企業能夠將AI產品直接進入盈利階段的重要過程與方式。以阿里云的AI產業實踐來看,無論AI的競爭或者發展如何的激烈,落地的項目盈利空間還是相當可以的。而發展AI產業,不可或缺的是:能夠為企業提供產業集群,硬件設備,軟件服務的蒲江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園。
蒲江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園根植蒲江產業新城,擎占蒲江產業新城啟動區域,盡享三大交通干道交匯便利,定位于智能制造裝備,園區內四大產業分類發展。創新平臺功能有限,空間多樣滿足需求。招商熱線:400-1620-628.
了解更多項目招商信息,可點擊下方鏈接查看詳情:
【備注】中工招商網(www.lvewoqa.cn)依托龐大的線下實體運營體系,基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構建產業園區投資咨詢、策劃顧問、營銷推廣、招商代理、園區運營的O2O一體化服務平臺
微信公眾號「5G和物聯網」,為你提供專業前沿的5G信息,抓住時代敏銳動向,探索物聯網發展的無限可能,關注我們,給你好玩專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