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產業」頭條 | 70年我國汽車工業究竟改變了什么?
Photo by Lance Asper on Unsplash
沒有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就沒有高速公路網絡以及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而新能源戰略的實施,將助力中國汽車工業新的騰飛。
Q:70年,可以改變什么?
A:70年來,全國財政收入從1950年的62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83352億元,增長了近3000倍;70年來,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56年的98元增加到2018年的28228元,增長了近288倍。
那么,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我國汽車工業在70年里又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PART 01兩大成就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70年來,中國汽車工業已成為全球第一,基本滿足了市場需求,技術不敢說第一,但總產量肯定是第一。
從數據上看,70年來,我國汽車總產量持續高速增長。
1978年,我國汽車總產量為14.9萬輛。到了2009年,我國汽車總產量已高達1379.1萬輛,是1978年的93倍,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制造國和最大的汽車市場。2017年,我國汽車總產量逼近3000萬輛,再創新的世界紀錄。
林伯強指出,中國汽車工業取得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中國從一個交通基礎設施落后的國家,成為了一個交通發達的國家。
高速公路系統的發展離不開汽車工業的配套發展,中國的交通基礎設施與汽車工業發展相輔相成。沒有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就沒有高速公路網絡以及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所以,汽車工業的發展,也促進了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顯示,2018年末,全國鐵路營業總里程達到13.2萬公里,較1949年增長5倍。隨著“四縱四橫”高鐵網建成運營,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高鐵成網運行的國家。2018年末,高鐵營業總里程3萬公里,是2008年的44.5倍,高鐵營業里程超過世界高鐵總里程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一位。
高速公路方面,報告顯示,2018年末,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485萬公里,是1949年的60倍。2018年末,高速公路總里程14.3萬公里,總里程居世界第一位。
“另一方面,作為汽車工業的重要一環,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取得了較大成就。”林伯強告訴記者。
“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的成就體現在三大方面,即在全球范圍成本最低,產業鏈最全,體量最大。”林伯強進一步表示,“未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將走在全球前沿,成為汽車工業發展中的一個亮點。”
“我們將動力電池原料一步煉到三元前驅體,這樣就省略掉了蒸發、濃縮、結晶、反溶等環節,這樣的方式導致產業鏈越長、投資越大、工藝越難。”中冶新材料項目技術負責人張陽表示,“中冶瑞木在曹妃甸的新材料項目進行了一些工藝上的優化,廢水量和酸堿消耗助劑只有傳統冶煉行業的一半,1噸金屬鎳的冶煉成本至少能省5000元,在市場上是一個非常大的優勢。”
在全球節能減排的大趨勢下,發展新能源汽車已上升為我國的國家戰略,政府將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扶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持續呈現爆發式增長。
200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為0.24萬輛。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產銷量分別是2008年的529倍和523倍。
經過多年的研究開發和示范運行,我國新能源汽車業已形成了從原材料供應、動力電池、整車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研發生產,到整車設計制造,以及充電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等完整的產業鏈,具備了產業化基礎。
PART 02 未來的挑戰
毋庸置疑,70年來,我國汽車工業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就,展望未來,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想要進一步做大做強,只有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中接受更加激烈的競爭,才能在未來立于不敗之地。
林伯強認為,目前我國汽車出口狀況不容樂觀,目前還是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今后,如果在品牌競爭力上沒有提升,汽車出口面臨的壓力就會比較大。
據國際汽車制造商協會統計,2018年全球汽車產量為9570萬輛,中國汽車產量為2780萬輛,占全球比重的30%。但從出口額來看,中國2018年汽車整車出口額為157億美元,僅占全球汽車出口份額的1.6%。
據平安證券和恒大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從市場結構來看,國內汽車中高端市場仍然被合資品牌以及進口汽車牢牢占據,自主品牌大多在中低端市場的夾縫中生存。
以自主品牌車企吉利汽車為例,2017年,旗下車型的單車均價僅為7.4萬元,不到大眾、豐田單車均價的一半,與奔馳、寶馬等豪華車相比差距則更大。
“如果只是以低價取勝,自主品牌車企的價格優勢很難維持。畢竟勞動力成本上漲很快,今后,還要從品牌競爭力方面下功夫。品牌競爭力與汽車出口是相輔相成的。之前,自主品牌車企的策略一直是走量。未來,將是車企創品牌的過程,只有不斷轉型,自主品牌車企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林伯強說。
本文來源:新能源汽車報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新能源汽車界
版權聲明:本文旨在傳播優質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后臺刪除!
其實,從新能源汽車提出的第一天我們就知道了新能源汽車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其市場前景與市場需求是毋容置疑的。但是,隨著我國自主品牌在前期享受的政策紅利發展過后,如何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逐漸完善之后,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于突破方向仍舊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同樣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完善則會讓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企業形成一定的競爭壓力,而如何在這一大環境下突破自我,也是許多企業要考慮的問題。但是無論怎么改變,一個企業對于適合新能源汽車企業發展的環境的需求是不變的。
重慶清研理工科技園是由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重慶理工大學、重慶高新技術開發區聯合發起,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政府、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恒隆集團等機構聯合打造的專業產業園區,園區以致力于打造中國智造2025標桿園區為愿景,以高標準的頂層設計,領先的空間與運營服務標準,高度集中的產業定位為抓手,服務園區企業。為新能源汽車企業提供優質的生產環境。了解更多招商信息,可撥打全國免費客服熱線:400-1620-628咨詢!
【備注】中工招商網(www.lvewoqa.cn)依托龐大的線下實體運營體系,基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構建產業園區投資咨詢、策劃顧問、營銷推廣、招商代理、園區運營的O2O一體化服務平臺
關注微信公眾號:新能源新視界,抓住前沿新能源資訊,了解新能源全貌全景,給你最優質的新能源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