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產業」深圳數據產業發展迎來新機遇!
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作為新時代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又一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成果,《意見》影響重大。多位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通過擴大市場在要素配置中的作用,促進我國社會產業結構的轉變。對于深圳而言,《意見》的出臺將有助于深圳建設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在深化改革的進程中繼續“先行示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
「促使深圳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格局」
深圳市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譚剛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提出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著重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這些改革思路與部署,有助于深圳在先行示范區框架下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格局,從而為構建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和搭建起堅實的制度基礎。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指出,《意見》對深圳建設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對深圳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高發展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對深圳實現創新驅動,協調發展,在粵港澳大灣區發揮核心引擎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數據納入生產要素讓深圳數據產業迎來機遇」
《意見》創新性地將數據納入生產要素之中。對此,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發展(深圳)研究院院長陶一桃表示,我們目前已經進入了大數據時代,數據所創造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在特殊時期,對國家而言,數據也是一個戰略性資源。例如,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數據就是決定國家與民族命運的戰略性資源。
陶一桃認為,《意見》將數據納入生產要素之中,并提出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不僅在理論上具有創新意義,而且更加具有現實意義。在拓展了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同時,顯示出數據經濟時代的財富創造特征。“當然,數據作為生產要素,首先要‘確權’,否則不僅交易無法實現,其價值更無法得到兌現。”陶一桃說。
陶一桃表示,深圳是一個生產“數據要素”資源的重要城市,《意見》的出臺將會促進、帶動深圳數據產業及其相關業態的發展,深圳將有可能以數據產業的發展引導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嶄新的財富形態的創造。
「助力深圳建設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譚剛認為,《意見》對若干重大要素的市場化改革進行了具體部署,既涉及到傳統的土地、勞動力、資本的市場配置與有序流動,也包括技術、數據等新興要素的市場發展與市場培育工作,對要素既存在短缺(以土地為代表)、又具有相對優勢(以資本、技術、數據為代表)的深圳而言,特別具有指導性,不但明確了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的任務要求,又為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拓展了廣闊思路。同時,譚剛還表示,《意見》提出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組織保障等舉措,有助于深圳探索建立要素市場化運營總體框架,從而讓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更好地運轉起來,推動深圳加快建立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陶一桃指出,《意見》不僅對全要素市場配置流通提出了指導性意見,而且還釋放出深化改革的強烈信號。如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會有利于最為稀缺的生產要素——土地流動到最能創造社會價值的領域,而不是房地產領域;再如,《意見》提出的“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將有助于勞動力要素在市場化配置中破除制度約束,通過市場化的自由流動來實現其自身的價值最大化,也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進程中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的約束問題。
陶一桃表示,深圳是一個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城市,《意見》中關于“著力激發技術供給活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指導思想,會促進深圳率先完善創新市場體系的營建,充分發揮深圳已經擁有的要素稟賦優勢,以要素資源的優勢繼續保持經濟增長勢頭。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深圳發布
版權聲明:本文旨在傳播優質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后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