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未來發展潛力如何?專家這樣說
最近,相關機構發布了一組數據,2020年一季度,全國GDP同比下降6.8%,創下40年來新低。湖北省一季度GDP同比下降39.2%,武漢同比下降40.5%,雙雙創下歷史新低。
按下重啟鍵之后,武漢經濟可以恢復如初嗎?武漢未來發展潛力如何?近期,湖北省政府參事彭智敏、吉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孫興杰、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等多位專家表達了對武漢未來發展的觀點。
專家認為,武漢在最近幾年的發展非常搶眼,在全國大城市中,GDP躋身前十,2019年位居第八,經濟增長率位居第四,2019年的世界軍運會增強了武漢的國際知名度,可以說,疫情之前武漢形成了快速發展態勢或者慣性。這次疫情是一次強行打斷,短期內會給武漢帶來傷痛,但未來武漢仍有持續向好、蓄勢騰飛的發展勢頭。
具體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武漢區位交通得天獨厚
武漢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京廣高鐵和長江交匯,是全國少有的水路交通樞紐,并且規劃建設了米字型高鐵,輻射了大半個中國,其交通樞紐地位,在全國也只有鄭州可以比較。
高鐵網絡化建設進一步加強了武漢作為人員、物資中樞的作用,與此同時,武漢也是諸多國際航班的中轉站,這種連通性賦予了武漢的結構性優勢。武漢解除封城之后,高鐵、高速、航空運輸逐漸恢復,作為互聯互通重要節點的優勢也不會改變。
?武漢科教資源豐富
武漢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截至2019年底,武漢擁有近90所大學,在校研究生、大學生115.62萬人,科研院所101家,兩院院士72人,科技“小巨人”企業1251家,科研實力和科技成果居全國前列,成為支撐武漢未來經濟增長、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不竭源泉。
?武漢產業集聚優勢明顯
當前,武漢正在加緊建設四大世界級產業集群:
一是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以長江存儲、華星光電等企業為龍頭,打造芯屏端云網智產業生態。
二是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大力探索5G技術、智能汽車、智慧交通融合發展模式,搶占下一代汽車發展制高點。
三是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高性能醫療器械、國家級藥物研發等主攻方向,打造集研發孵化、生產、物流為一體的生物產業全產業鏈。
四是節能環保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節能技術,全面開放無污染治理清潔能源等市場,打造國家級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區。
另外,武漢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新型顯示器產業集群、下一代信息網絡產業集群、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是國家發改委核定的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武漢地球空間信息及應用服務創新型產業集群則被列入國家科技部核定的首批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名單。
?武漢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
武漢產業基礎牢固,是華中地區最大的制造業城市,涵蓋38個工業行業門類,汽車制造業、計算機等4個行業產值過千億。建筑業總產值、“四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均突破萬億。
武漢擁有中部乃至全國最強大的重工業體系和制造能力。擁有東風汽車、寶武鋼鐵、中國葛洲壩集團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這些強大的工業制造能力,不僅為武漢解決眾多的勞動力就業問題,也為當地政府貢獻極大的財政收入,保障武漢這艘巨輪不斷向前發展。
?武漢是國家戰略的重要支點
作為常住人口1100萬的超大城市,隨著武漢城市圈、長江中游城市群、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實施,武漢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也正在日益彰顯。
疫情過后,國家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政策不會變,武漢依舊是我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對內,國家中心城市是經濟活動和資源配置的中樞,是科教、文化和創新中心,具備引領、輻射和集散功能;對外,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推動國際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目前國家已經發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作為全國疫情最嚴重的省區,湖北省和武漢市會得到中央財政的大力支持,定能盡早恢復經濟活力,爭分奪秒跑出“加速度”。(以上內容部分來源于網絡。)
? 武漢產業園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