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視界】醫療+新基建,看呼吸機如何“乘風破浪”
“關鍵是呼吸機!呼吸機!呼吸機!這是最迫切的需求”
“我們的呼吸機在哪里?”
2020年初新冠肺炎席卷全球,作為“救命機”的呼吸機曾一度供不應求。連這個星球上的頭號強國——米國也造不出足夠的呼吸機,疫情期間,為何呼吸機“一機難求”呢?
圖片來自中新網視頻
今天,伙伴產業智庫帶你一探究竟!
呼吸機本質上是一種通氣機,是指可有效替代、控制或改變人的正常生理護理,增加肺通氣量,改善呼吸功能,減輕呼吸消耗,節約心臟儲備的醫療器械。
呼吸機的分類——資料來源伙伴產業智庫
有創呼吸機VS無創呼吸機——資料來源《重癥醫學科的質量、安全與規范》
新冠肆虐 呼吸機為何供不應求
2020年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迄今為止已蔓延至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由于COVID-19對于感染者肺部具有極強的攻擊性,容易導致肺炎和急性呼吸機窘迫癥候群等并發癥,唯有借助呼吸機輔助或者替代呼吸,才能保證患者血氧含量,避免呼吸系統和重要器官衰竭。
技術門檻&市場門檻雙高,“救命機”短期擴產成難題
醫療新基建發力 呼吸機如何“乘風破浪”
2月2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大試劑、藥品、疫苗研發支持力度,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又提出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與此同時,多地已經將改善醫療保障提上日程,提出醫院建設規劃,要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以提升醫療水平,醫療衛生領域也成為新基建的重要方向之一。后疫情時代,醫療新基建徹底火了!
7月17日,國家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部聯合發布了《關于下達2020年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中明確指出,財政部將下撥149.236億元作為中央直達資金,主要用于9大方面建設,其中之一就是提升基層醫院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而呼吸機作為重點醫療設備之一,各級醫院對其的儲備與更新勢在必行。
政策紅利加持,呼吸機放量有望
那么后疫情時代和醫療新基建發展機遇下,國內的呼吸機行業又該何去何從呢?
01
加大核心零部件攻關,實現供應鏈自主可控
02
國產替代加速,國際化進程提速
03
從產品延伸到服務,提升設備附加值
注:本文為原創,如需轉載請后臺私信,獲得授權后,在轉載文章頂部或底部注明“本文作者:伙伴產業智庫”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