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一次加注,續航上千里!氫燃料汽車來了!
今年上半年,氫燃料汽車行業動作頻頻,從國家開始布局氫燃料汽車的試點城市,到上汽集團發布“十百千萬”的氫戰略,從國家層面到企業端無一不顯示出我國發展氫燃料汽車行業決心。
氫燃料汽車優勢十分突出,主要汽車只要一次加注,續航里程便能達到上千公里,汽車排放物主要為水,實現真的意義上的0排放。
結合國家政策和行業專家的發言,我們可以大致勾勒出未來以新能源汽車為核心的出行藍圖,具備快充的長續航純電汽車滿足市內通勤,城市群短程出差的出行需求,具備換電功能的中等續航里程的純電汽車,滿足市內高頻,時間成本高的運營需求,氫燃料汽車滿足跨省長途的貨運需求。
圖片來源:現代汽車官網(圖為現代氫燃料概念貨車)
但是現階段氫燃料汽車行業面臨著大部分行業產業化初期都需要克服的問題——成本高企,生產以及使用成本。目前氫燃料汽車的使用成本1.1元/公里(車型Mirai),約是純電汽車使用成本的5倍,經濟型燃油車的2倍。參照純電汽車行業的發展,汽車終端的銷量,帶來上游原材料成本的快速下降,將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以純電汽車為例,純電汽車保有量突破百萬,帶動鋰電電池包價格在過去10年下降了接近90%,鋰電電池包成本快速下降顛覆了許多行業,過去使用污染嚴重厚重鉛酸電池的電動自行車、電動工具等其他領域紛紛使用鋰電替代,鋰電價格的下降同樣帶動儲能行業的蓬勃發展。
資料來源:伙伴產業智庫
氫燃料汽車行業的發展帶來成本快速下降之后,會帶來哪些影響呢?伙伴產業智庫認為主要有兩大影響。
01
氫燃料將為我國緩解電力供需區域不平衡發揮一定作用。
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棄風棄光量約為333億千瓦時,能滿足深圳一季度用電(深圳市2018年用電量為913億千瓦時),其中新疆、甘肅和內蒙三省2018年棄風、棄光電量超過300億千瓦,占比超過全國90%。我國電力供需區域不平衡等問題已嚴重制約清潔能源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電解水制備氫氣作為目前最環保,但是轉化效率較低的制氫方法。可以將西北原本舍棄的可再生電力作為為制備氫氣的能源。氫燃料汽車行業發展不僅能帶動氫生產裝置生產成本的下降,提供電解水的經濟性,同樣會降低運氫的成本,這樣便能西北生產可再生能源,通過氫燃料,運輸到東南沿海對能源需求大的地區,從而緩解我們能源供需區域不平衡的矛盾。
02
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改善能源使用結構
當氫燃料汽車行業發展帶運氫的成本的快速下降,使其具備市場競爭力時,能在光照資源豐富的地區光伏發電,在風力資源豐富的地方風力發電,而不用擔心難以消納的問題。
據測定,每千克氫燃燒放出的熱量為1.4*10^8J,為石油熱值的3倍多。氫燃燒的熱值高居各種燃料之冠。當制氫和運氫的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時,氫燃料有望在軍事、發電、遠航航空等領域實現對傳統的煤炭石油燃料替代,從而改善能源使用結構。
氫燃料汽車像一個推手,不僅僅推動汽車行業變革,更是推動我們能源體系朝著低碳環保方向進發。
注:本文為原創,如需轉載請后臺私信,獲得授權后,在轉載文章頂部或底部注明“本文作者:伙伴產業智庫”即可。
更多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