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用地:大幅躍升,上周成交總面積環比漲幅超20倍!
市場綜述
11月18日,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轉發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5部委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鼓勵制造業企業利用土地資源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11月20日,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關于征求《廣州市精準支持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公開征求意見稿)。強化現代物流發展用地保障,提高物流項目用地強度。
本周成交總宗數實現大幅躍升,成交總用地面積環比漲幅超20倍;成交總價雖實現大幅躍升,但未達到新峰值;成交地面價呈波動下行之勢,下探至近期最低位;以M類工業用地成交為主,W倉儲用地僅微量成交,兩者差異顯著;M類工業用地的成交總價轉跌為升,攀升至近期的峰值;M類工業用地的成交地面價再次跌破50萬元/畝,下探至近期最低位。
01 廣東
▼鼓勵制造業企業利用土地資源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11月18日,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轉發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5部委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圍繞廣東省戰略規劃提出推動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提升人才素質能力、加強金融服務創新、加強開放合作等相關意見。其中提出,鼓勵制造業企業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資源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在符合詳細規劃且不改變用地主體的條件下,在五年內可繼續按土地原用途和權利類型使用土地。
02 廣州
▼強化現代物流發展用地保障,提高物流項目用地強度
11月20日,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關于征求《廣州市精準支持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公開征求意見稿),從建設高質量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健全現代物流公共平臺體系、支持現代物流與供應鏈企業成鏈集群發展、強化優質產業項目要素保障、支持物流創新發展、強化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等方面提出若干措施。
其中,對屬于物流倉儲用地的,鼓勵通過彈性年期出讓、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多種方式供地。提高物流項目用地強度,新建物流倉儲用地容積率一般不低于2.0,研發總部類參照同等地區的商辦用地確定容積率。支持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對提高自有工業用地或倉儲用地利用率、容積率并用于甲級倉儲、智能分撥轉運等物流設施建設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
01 成交總用地面積環比漲幅超20倍
2020年第47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用地市場共成交51宗用地,環比上漲628.57%;成交總用地面積突破200萬㎡,攀升至232萬㎡,環比上漲2009.10%,漲幅超20倍。相較于上周低迷的市場表現,本周因惠州市出現產業用地集中出讓的情況,導致成交總宗數與成交總用地面積均實現倍級增長。
(注:本報告所監測數據僅包含粵港澳大灣區的東莞市、深圳市、廣州市、惠州市、肇慶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門市、中山市,不包含澳門特別行政區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產業用地類型包含M0新型產業用地、M普通工業用地(M1一類工業用地、M2二類工業用地、M3三類工業用地)、C65科研用地、W倉儲用地,下同)
02 成交總價實現大幅躍升,但未達新峰值
2020年第47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用地市場成交總價為15.5億元,環比上漲1084.54%。本周成交總宗數與成交總用地面積雖遠高于往期,但成交宗地多集中在惠州市、江門市等地價低位區域,導致并未達到新峰值。
03 成交地面價呈波動下行,下探低位
2020年第47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用地市場成交地面價為45萬元/畝,環比下跌44.78%。成交地面價近六周以來總體呈現波動下行的趨勢,本周雖在成交總宗數與成交總用地面積方面均有較大突破,但成交區域多為地價低位區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總體的成交地面價水平,導致成交地面價下探至45萬元/畝。
04 以M類成交為主,W類僅微量成交
2020年第47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用地市場多以M類工業用地成交,使其成交總用地面積突破200萬㎡,躍升至231萬㎡,環比上漲2037.13%;W倉儲用地僅成交8732㎡,不及1萬㎡。兩者成交差異顯著。
05 M類成交總價轉跌為升,至近期峰值
2020年第47周,M類工業用地的成交總價為15.4億元,環比上漲1077.30%,達到近期的峰值;W倉儲用地的成交總價為945萬元,跌至近期的最低水平。
06 M類成交地面價再次跌破50萬元/畝
2020年第47周,M類工業用地的成交地面價再次跌破50萬元/畝,下探至44萬元/畝,環比下降44.91%,跌至近期的最低位;W倉儲用地僅成交一宗位于惠州市惠城區的產業用地,成交地面價為72.15萬元/畝。
(數據來源:各城市公共資源交易網;伙伴集團戰略咨詢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