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分析」后疫情時代,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危”與“機”
摘要
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疫情中逆勢突圍,2021年的后疫情時代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怎樣的“危”與“機”?
剛剛過去的2020年,在國內外新冠疫情的沖擊下,全球經濟遭受重創,各個行業的發展一度受阻,對國內汽車行業而言也是充滿考驗的一年。
據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0%和1.9%。盡管汽車行業整體繼續下滑,但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卻逆勢增長,全年市場表現亮眼。
勢不可擋的新能源汽車
2020年,新能源汽車逆境突圍,全年銷量延續增長態勢,據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完成136.7萬輛,同比增幅10.9%,增速較上年實現了由負轉正。
圖表1:2013-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及增長率
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伙伴產業研究院整理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行業呈現高速增長趨勢,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第一的特斯拉,2020年全年總銷量達499550輛,同比增長36%,而國內以蔚來、小鵬、理想汽車為代表的三大造車新勢力同樣也實現了較為顯著的增長,2020年12月,蔚來、小鵬、理想汽車分別交付了7007輛、5700輛、6126輛,環比11月份分別增長了約32.4%、34.9%、31.9%。
此外,資本市場上新能源汽車板塊同樣受到火熱追棒,市場表現出人意料。以蔚來為例,從2020年年初股價低迷到如今蔚來超700億美元的市值,成為了美股市場2020年最搶眼的仔,被稱為中國的特斯拉。同樣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表現亮眼的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在2020年年末市值達到了8179億元,比中國石油高出了582億元。寧德時代市值一舉超越中國石油,被業界評論為“一個時代落幕的開始”,“寧德時代們”的時代來臨。
進入到2021年,在剛剛過去的一月份,國內三大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汽車相繼公布了自家2021年開年戰報,其中蔚來2021年1月共交付了7225臺,同比增長了352.1%;小鵬汽車1月份總交付量達6015臺,同比增長470%,連續三個月創歷史最好交付成績;理想ONE在1月交付了5379輛,同比增長了355.8%。三家企業在2021年開局之際都取得了開門紅。
圖表2:2021年1月份蔚來、小鵬、理想汽車交付情況(單位:臺)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伙伴產業研究院整理
伙伴產業研究院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在2020年能實現逆境突圍,不僅因為疫情影響在2020年下半年逐漸減弱,新能源汽車下鄉政策以及中央、地方針對充換電設施的扶持政策陸續出臺,更離不開我國多年來對新能源汽車整個產業鏈的培育,使得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
更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概況及市場分析,詳見伙伴產業研究院最新出版的《數字經濟時代,2020-2021年中國新基建產業發展白皮書》,內含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及醫療器械等7份產業發展報告。
(點擊上圖,查看白皮書詳情)
后疫情時代,新能源汽車行業面臨三大痛點
盡管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從行業整體發展現狀和趨勢來看,后疫情時代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仍面臨以下挑戰:
(1)補貼退坡倒逼市場化轉型
從2018年開始,國家便提高了對新能源車的補貼門檻;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新能源市場在2019年下半年出現了罕見的斷崖式下跌;2020年為穩定市場預期,四部委于2020年4月聯合發布了《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表示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
此前,業界曾擔憂新能源汽車尚未形成真正的市場需求,具體表現為大部分新能源汽車并非普通消費者購買,而是出行、出租公司等公共消費領域買單。總體而言,在補貼退坡的政策趨勢下,企業被倒逼著向真正的市場驅動轉型。所以后疫情時代如何擺正心態,調整姿態,迎接市場化的考驗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必須要面對的考驗。
(2)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行業形勢更加嚴峻
2021.1.10,蘋果傳出最新消息,將在3月之前簽署與現代汽車合作造車的協議,有望最早于2024年在美國開始生產電動車Apple Car;
2021.1.11,百度宣布與吉利控股合作,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宣布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為新公司提供Apollo自動駕駛等智能技術;
2021.1.13,富士康宣布與吉利控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成立合資公司,加速智能汽車造車之路......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正面臨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跨界車企三方進行激烈角逐。以特斯拉、小鵬汽車、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們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雖為當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明星,但隨著各大傳統車企都在向新能源化轉型,以及以百度、蘋果等互聯網科技企業為代表的跨界車企憑借著強大的科技實力、豐沛的資金優勢入局新能源汽車板塊,未來市場競爭將變得更為激烈,市場競爭格局將發生改變。
(3)產業發展模式還需完善,技術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還處在產業發展初期,產業發展模式存在兩大缺點:一是新勢力車企普遍采用輕資產模式,而由于我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審批日趨嚴格,采用輕資產模式的新勢力車企難以通過審批,容易受到代工企業的制約;另一方面,代工生產下的產品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證,原因在于新勢力車企與代工企業之間缺乏有效溝通以及質量監督體系,導致產品的出廠質量下降,對消費者的購買意愿產生消極影響。
技術方面,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在電池系統集成技術、大規模生產工藝設計、生產過程質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的缺失,致使國產關鍵零部件與進口產品的性能差距較大,電力驅動系統效率低,電池充電時間長,使用壽命較低。
危中有機,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各國都在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汽車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和促進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
我國新能源汽車在國家政策的驅動下,經過多年發展,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產業體系日趨完善,當前產業已進入市場和政策雙驅動的新階段。新能源汽車作為我國汽車產業或能實現彎道超車的新賽道,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一次重大歷史性機遇。2020年10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系統性的闡述了未來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
伙伴產業研究院認為,后疫情時代我國新能源汽車正迎來動力電動化、能源低碳化、系統智能化相互交疊的三大革命。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實現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在此背景下,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的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在電動化普及的趨勢下將迎來發展機遇,由此我國大功率、有序充電、智能充電以及換電模式等新業態將在2021年得到進一步普及。
注:本文為原創,如需轉載請后臺私信,獲得授權后,在轉載文章頂部或底部注明“本文作者:伙伴產業研究院”即可。
更多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