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故里:天津市千億產業園區曙光在前
天津市西青區政府一位官員說,以引進大項目、培育大產業、打造大平臺為思路,按照高新化、高質化、高端化的產業發展定位,西青學府產業園區引進總部、產業龍頭型的企業,建設電子信息產業、高科技數字產品創新與技術輸出、電子物流等為主導的工業區正在形成。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作為向千億產業園邁進的主戰場,全力打造科教、研發、產業一體化的新型工業化基地刻不容緩。
12月1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將“京津冀協同發展”列入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
“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個成功的重要標志,就是哪一天天津真正能成為京津冀這個區域里的經濟中心,否則,我們還很難說這個協同發展取得了實質性的成就。”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4日在天津做出以上表述。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戰場——天津似乎更有“底氣”。有數據顯示:2014年,天津西青區精武鎮預計實現生產總值39億元,同比增長27.8%,完成全年計劃的107.7%;稅收7億元,同比增長29%,完成全年目標的101.5%。
引進大項目做強高端產業
天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三次產業結構調整日趨合理。有媒體報道,2013年第三產業增加值長期以來首次超過了工業增加值,可以說是天津二、三產業轉換的轉折點之一。保守估計,2015年,天津經濟結構將發生變化,即第三產業超過第二產業增加值。“三二一”的經濟結構也更符合一個經濟發達地區的產業結構特征。
然而在一段時間內,如何做大第三產業擺在了政府案頭,而天津西青學府產業園作為發展案例,即將成為打造科教、研發、產業一體化的新型工業化樣板。
“要把招商引資作為優化經濟結構、增強發展動力的新引擎。”有學者告訴記者,天津西青學府產業園就是讓過去的平面經濟轉向立體經濟發展,從實體經濟向虛擬網絡經濟發展,繼而形成高新技術研發、高質現代制造、高端商貿宜居三種業態。
他說,這樣做可以吸引綠色環保科技含量高、產業附加值高、可持續發展的高新、高質、高端的行業領軍龍頭企業、世界500強和國內500強企業,打造科技、研發、產業一體化的產業基地,成為“智力西青”的核心板塊。
西青學府產業園區的做法是,對支柱型企業、成長型企業、科技型企業、稅源型企業進行分類指導,提供個性化服務,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對大型龍頭企業通過政策聚焦、資源聚焦、服務聚焦,加大企業扶持力度,一企一策支持企業快速做大做強,形成一批支撐力強、成長快、科技含量高的骨干企業群體。
目前園區已引進包括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64家,簽約項目44個。其中引進正威、卓爾2個投資百億元以上項目。引進華勝物聯網、高光電子、歌德、北京慧恒、新華投資、中海外創業基地、津版傳媒等28個十億元以上項目。今年1—9月份,新增注冊企業655家,注冊資本31.5億元,協議投資額632.26億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98家,科技小巨人5家,所有引進的項目畝均投資強度都在500萬元以上,比精武鎮老工業區提高400萬元。
培育大產業沖刺千億園區
“要想把招商項目轉變為實實在在的產業,就必須在千方百計引進大項目的同時,全力以赴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步伐。”西青區政府相關人士說。
他說,近年來,產業園注重優化產業結構,依托以中關村(000931,股吧)為代表的京冀科技研發企業優勢,開展新興產業轉移對接合作,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引進一批高科技項目已竣工投產,例如,天津國家信息安全產業基地一期建設2.5萬平方米,已引進天津出版傳媒集團等36家企業,總注冊資金3.2億元,累計實現產值2億元,稅收1600萬元;天津高光電子有限公司,2014年銷售額預計過億元。
火熱的建設場景讓人感受到一股只爭朝夕、趕超發展的濃厚氛圍,一大批新項目、新工程正在精武鎮加速推進。
天津學府物聯網產業園項目從今年3月份啟動以來,倒排工期,項目一期共有42棟樓宇,已有8棟封頂并開始裝修工作,13棟進行主體施工,其余部分正在進行基礎施工。預計2015年上半年,整個項目一期將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項目二期為高層住宅樓,計劃2017年初開工建設。精武鎮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在物聯網產業園內合作共建了“中國科學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中科兆瑞(天津)物聯網先進產業技術研究中心”項目。建立中國物聯網技術創新基地,促進物聯網先進技術孵化與社會資源結合,培養形成國內一流的物聯網先進技術研究開發、設計和試驗的專業人才隊伍。整個項目建成后將集物聯網研發、生產、銷售、運營、教育、服務于一體,引進物聯網相關產品30余種,實現年產值20億元。
天津卓爾電商城一期投資27億元,62萬平米商貿城已經封頂,正在內裝階段,明年10月份正式營業,4000余家商戶簽約認購。建成后形成一個包括城市商業區、中央商務區、創意研發產業區、交易服務區、展覽展示區、倉儲物流區等在內的大型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成為華北最大規模商品交易集散中心、華北AAAA級購物旅游核心景區,年銷售額實現1000億元,年利稅30億元,帶動20萬人就業。
玉士汽車部件項目,占地70畝,總投資2.1億,分兩期建設,于今年4月開工建設,目前正在進行一期主體建設,11月份主體竣工,預計年產值將達到4億元。
海瀾德一期及慧谷科技園一期項目已投入使用,共入駐科技型中小企業71家,前9個月完成稅收435萬元,“園中園”項目承接吸納作用初步顯現。
匯成國際食品商貿城,總投資6.9億元,建筑面積約17萬平方米,項目集展示、倉儲、商務、辦公于一體,重點打造集煙、酒、糖、茶、食品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的大型商品交易中心。目前15萬平方米商業樓已完成二次結構和外檐裝修,預計2015年1月份投入使用,打造北方國際(000065,股吧)性食品批發市場、天津市第一個食品產業綜合體。預計新增銷售收入50億元,稅收3億元,解決群眾就業1萬人。
打造大平臺提升承載力
對產業園來說,不斷拓寬和提升園區承載力,是筑牢園區發展的根基。
積極打造集經濟服務、億元樓宇、人才孵化于一體的載體平臺,投資6000萬元建設的學府商務大廈,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在為精武鎮經濟發展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園區的投資吸引力和經濟發展實力。
有數據顯示,目前大廈已經注冊企業達24家。注冊資金82億元,預計2016年實現利稅過億元;投資4000萬元建設了8000平方米的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年內正式投入使用,將為全鎮村民、居民共計13萬余人提供就業、養老、社保、法律咨詢等16項民生服務;建設了天津工業大學附屬小學、愛彌兒幼兒園等,解決園區企業員工子女的入學問題,從配套、服務等方面打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園區設施環境。打造功能完善的政府管理服務平臺,完善各項制度,強化隊伍建設,推行程序化、標準化管理,形成權責明晰、運轉高效的工作運行機制。
同時,借助海泰高新產業園區打造“高端、高質、高新”產業聚集區。園區落戶企業借助優勢,外包技術課題、建立聯合研發機構、低成本進入上下游產業鏈,為企業鞏固和拓展市場提供穩定而強大的保障。慧谷科技園以海泰高科技產業園區為依托,聚集了工業研發、機械加工生產、汽車配套、電子信息為主的工業項目,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可達80億元,利稅3億元。
此外,園區依托大學軟件園強大的技術平臺支撐,打造電子產業基地。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師范大學、理工大學、工業大學等10余所大學遍布精武鎮周邊,形成多家國家級和市級企業技術服務中心,承擔著多項天津市重大科研項目。園區目前承擔了海瀾德生產力促進中心、中海外創業基地、國際大學科技園和津版傳媒等四個創業人才孵化器項目建設,通過發揮其示范和聚集效應,將進一步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依托區位交通和輻射的消費群體優勢,打造高端商貿宜居區。津滄、京津、京滬、津晉、威烏等各條高速公路,周邊與津淶公路、津文公路、賽達大道、團泊快速路相通,天津市城際地鐵3號線總站設在園區北側,區域升值潛力巨大,聚集了大量的消費群體,吸引了一批高端商貿、物流、休閑娛樂和生態宜居項目。
名片
精武鎮,曾名南河鎮,是愛國武術家、中華精武會創立者霍元甲先生的故鄉。自2009年1月18日起更名為精武鎮。2009年2月2日精武鎮舉行掛牌儀式。精武鎮位于天津西青區南部,東與李七莊街、大寺鎮相連,南鄰獨流減河,北靠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師范大學主校區,西鄰張窩鎮。總面積57.02平方公里,轄18個自然村2個居委會,現有常住人口約10萬人。
近年來,精武鎮在繼承弘揚精武文化的同時,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工業區經濟發展迅猛,初步形成了以電子、生物制藥、消防器材等行業為支柱的經濟新格局。天津西青學府示范工業園區坐落在精武鎮北部,是經天津市政府第34次常務會議審批通過的示范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10.2平方公里。